【政治大學共同科目國文歷年解答】
轉學考解答-政治大學共同科目國文101年度
蜜兒幫大家整理了解答部分有需要可以看看唷
一、語文常識
1. BDACD 6. DABBC
1.(B)
解析
A. 病入膏『肓』(ㄏㄨㄤ):指人病重,無藥可救。
後比喻事情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。
B. 紆(ㄩ)尊降貴:貶抑尊貴的地位,謙卑自處。
C. 觥(ㄍㄨㄥ)『籌』交錯:酒器和酒籌錯雜相交。
比喻暢飲。
D. 按『部』就班:原指巡查所轄的部屬,歸入所屬的班列。
後引申指作文章時,依照文義、安排章節,並將確切的詞句
放在適當位置;亦可指做事依照一定的層次、條理。
2. (D)
解析
A. 宵(ㄒㄧㄠ)衣旰(ㄍㄢˋ)食:天未明就披衣起床,
日暮才進食。形容勤於政事。/
斗筲(ㄕㄠ)之人:比喻器量狹小,才疏學淺的人。
亦用以自謙才識疏淺。
B. 言簡意賅(ㄍㄞ):言辭簡單而要義賅括。同『要言不煩』。/
言笑謦(ㄑㄧㄥˋ)欬(ㄎㄞˋ):談笑;咳嗽。
C. 形容枯槁(ㄍㄠˇ):外貌乾瘦,神情憔悴。同『鳩形鵠(ㄏㄨˊ)面』。/
蒿(ㄏㄠ)目千里:蒿,望。蒿目,極目遠望。
D. 不餘匱(ㄎㄨㄟˋ)乏:不憂愁﹑不煩惱。/
振聾發聵(ㄎㄨㄟˋ):比喻大聲疾呼,以喚醒愚昧的人。
同『振警愚頑』。
3. (A)
解析
A. 懷抱利器,鬱鬱適茲土:適,音ㄕˋ,往、至。懷抱傑出的才能,
帶著鬱悶的心情要到茲(代指河北)去發展。語出韓愈〈送董邵南序〉。/
不以物傷性,將何『適』而非快:適,音ㄕˋ,往、至。
不因外物的影響而傷害天性,無論到哪裡,能不痛快嗎?
語出蘇轍〈黃州快哉亭記〉。
B. 『數』口之家,可以無飢矣:音ㄕㄨˋ,幾,約略之詞。
語出〈孟子‧梁惠王上〉。/
數(ㄘㄨˋ)罟(ㄍㄨˇ)不入洿(ㄨ)池,魚鱉不可勝食:數罟,細密的網。
洿池,停積不流的水池。勝,盡。不用細密的網子在池塘裡捕魚,
魚鱉則吃不盡。語出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。
C. 願無伐善,無『施』勞:伐,音ㄈㄚ。伐善,誇耀自己的才能。
施,音ㄕ。施勞,將煩難的事推到別人的身上。
語出《論語‧公冶長第五》顏淵語。/
如有博『施』於民,而能濟眾:施,音ㄕ,施予。
如果有人能廣泛地施予恩惠給民眾,又能救濟大眾。
語出《論語‧庸也第六》子貢語。
D. 花徑不曾『緣』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:緣,因為。
我家的花徑從來不曾打掃,現在因為您的到來而特別掃得乾乾淨淨;
我家的草門也很少打開,今天則為了您的到訪而敞開。」
語出杜甫〈客至〉。/
雖信美而非吾土兮,『曾』何足以少留:信,確實,實在。
曾,音ㄗㄥ,豈,難道。少,音ㄕㄠˇ,短時間,暫時。
這裡景致實在優美,但不是我的故鄉啊,有什麼值得我駐足留連呢?
語出王粲〈登樓賦〉。
4. (C)
解析
A. 管仲:法家先驅。
B. 商鞅:重法派。
C. 慎到:重勢派。
D. 申不害:重術派。
5. (D)
解析
A. 國語:國別史。
B. 史記:正史。中國的正史皆屬紀傳體史書,始創於司馬遷《史記》。
C. 文史通義:清章學誠撰,一部縱論文史,品評古今學術的著作。
分〈內篇〉五卷,〈外篇〉三卷,多採辯駁評論之體裁。
被認定為繼劉知幾《史通》後最重要的史學專著。
D. 資治通鑑:編年體。本名《通志》,北宋神宗以其有益治道,
可資借鏡,賜名《資治通鑑》。
6. (D)
解析
新樂府運動,由元稹與白居易共同提倡的文學改革運動,
與韓愈、柳宗元提倡的古文運動相互呼應。『新樂府』為唐人
自立新題的樂府詩,與漢樂府的主要差異在於新樂府不入樂。
運動宗旨則由白居易主張『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』,
大大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諭作用。
白居易、元稹,號『元白』,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;
蘇軾評二人之詩,『元輕白俗』。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,
人稱為『白劉』。唐詩派別皆為『社會派』。
7. (A)
解析
B. 《竇娥冤》為元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。
C. 《桃花扇》為清初孔尚任的傳奇劇本。
D. 又稱套曲、散套,由若干同一宮調的曲牌,按一定次序聯綴起來,
編排聯貫而成,歌詠一個中心內容或故事片段,只供清唱,不夾說白,
唱而不演。套數通常用一兩首小曲開端,中間調數不限,每套套曲
最後須有『尾聲』或『煞調』結尾,表示全套音樂終結。
全套各曲牌必須一韻到底。
8. (B)
解析
A. 《現代詩季刊》為紀弦獨立創辦,強調知性,
主張『新詩乃是橫的移植,而非縱的繼承』。
C. 題意所述為『簡媜』,著名作品為《水問》。
D. 題意所述為『林文月』,著名譯作為《源氏物語》。
9. (B)
解析
A. 可用『功在士林』。
C. 可用『功在桑梓』。
D. 可用『禹稷精神』、
『痌(ㄊㄨㄥ)瘝(ㄍㄨㄢ)在抱』(對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)。
10. (C)
解析
一、令:公布法律、任免、獎懲官員,總統、軍事機關、部隊發布命令時
用之。
二、呈:對總統有所呈請或報告時用之。
三、咨:總統與立法院、監察院公文往復時用之。
四、函:各機關間公文往復,或人民與機關間之申請與答復時用之。
五、公告:各機關對公眾有所宣布時用之。
二、簡答
1. 《後漢書》:范曄(南朝宋)。
2. 《聊齋誌異》:蒲松齡(清)。
3. 《明夷待訪錄》:黃宗曦(明末清初)。
4. 《人間詞話》:王國維(清末民初)。
5. 《古文辭類纂》:姚鼐(ㄋㄞˋ)(清)。
6. 《東籬樂府》:馬致遠(元)。
7. 《文心雕龍》:劉勰(ㄒㄧㄝˊ)(南朝梁)。
8. 《阿Q正傳》:魯迅(民)。
9. 《野火集》:龍應台(民)。
10. 《孽子》:白先勇(民)。
資料來源:PTT轉考板horiyon
蜜兒碎碎念:
求學的過程中總有挫折,但那不是盡頭~
只是在提醒你,該堅持,還是該轉彎了。
文章延伸:
蜜兒更新簡章囉ヽ(●´∀`●)ノヽ(●´∀`●)ノ趕快讀書囉!!!/求學的過程中總有挫折,但那不是盡頭~只是在提醒你,該堅持,還是該轉彎了。
Posted by 最新快訊轉學考研究所考取課業輔導考情分析-插大.私醫 on 2015年4月30日